两天后的中午,阳光正烈,空气仿佛都被晒出了细微的晃动。李经理的座驾稳稳地停在江大校门口。
允诗阅早已站在树荫下等候,手中抱着一叠打印整齐的企划书。她换去了日常的轻松打扮,身着一袭剪裁利落的墨蓝色套装裙,脚步干净利落。妆容不浓,却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眉眼间的坚定与清醒。
那副模样,不再是江大的学生,更像是某个初入职场的创始人,在为自己的企图下注第一把。
李经理下车,看了她一眼,神色轻微一怔,随即点了点头,语气不失温和:“小允,大老板只拨了一小时的午饭时间。你要加油!”
允诗阅闻言,什幺都没说,只是将手中的企划书轻轻抱紧了些。那一叠纸张薄薄的,却像整个舞团未来的重量,被她紧紧攥在掌心。
车辆驶入市中心主路,一幢带着银灰幕墙的写字楼沉稳地矗立于眼前。李经理将车停在楼下的西餐厅门前,建筑大门上雕金嵌银,虽不张扬,却处处透着资本的谨慎审美。
餐厅内一派高端静谧的格调。水晶吊灯投下柔和光晕,桌椅错落有致,墙边嵌着深色胡桃木格栅与古董式壁灯,像是专为老派资本家量身打造的用餐环境。
服务员彬彬有礼地将他们引至最里侧的一个四人圆桌。
桌旁,唐立德已落座。
他身形魁梧、穿着简约立领衬衫,鬓角泛白,短发利落,沉稳低调,整个人不怒自威,眉眼之间尽是长期位高所养出的沉静威压。
他面前放着一杯黑咖啡,一盘只动了几口的欧姆蛋,餐具对齐摆放,显示出他惯于掌控的严谨和分寸感。
他身上没有任何炫耀的标识,却自带一种“送人入土”的气场。这个年近七十、在殡葬行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老男人,安静坐着,已足够让初次见他的人不寒而栗。
李经理略带拘谨地走上前,神色恭敬地躬身问候:“大老板,我把小允带来了。”
唐立德擡起头,眉眼里仍带着未尽的审视。他扫了一眼身侧站定的允诗阅,目光在她精心打理的仪容上轻轻一停,随即向椅背一靠,语气淡得如同在翻一页报纸:“嗯,这就是小卫的女朋友?”
他语气不重,却带着一种天然的压迫力,像一道光影扫过,叫人瞬间站得笔直。
允诗阅被看得背脊一紧,还是镇定地点了点头:“您好,我是允诗阅。”
唐立德没再接话,只是用指尖轻点着咖啡杯的把手,语气像在处置一件并不紧急的小事:“坐吧。”
李经理赶忙替她拉开椅子,眼底是掩饰不住的期盼。他自己也在唐立德另一侧落座,脊背挺得笔直。
“你们先点东西,一边吃一边说吧。”唐立德说着,重新端起咖啡杯,语气里是与生俱来的上位者风度——不近人情,却也不失规矩。
他又看了允诗阅一眼,目光比先前多了几分探查,像是对一个突兀出现在战局上的变数产生了兴趣。
“小允是吧?听老李说,你有一些关于舞团发展的想法要跟我汇报。”
他顿了顿,轻轻一笑:“不介意我边吃边听吧?”
“当然不介意,”允诗阅答得恭谨而清晰,“能得到您的时间,我已经非常荣幸了。”
她声音虽轻,却极稳。说完才悄悄深吸了一口气,双手缓缓展开怀中的企划书。
“唐先生,我想先谈谈目前舞团面临的核心问题。”
她语调稳重,语速不疾不徐,像是在向董事会做简报,而不是说服一个陌生资本家。
“目前舞团所有成员与团体之间,只存在最基本的雇佣关系。他们按月拿工资,但没有股份、没有话语权,也没有归属感。于是就会发生阿兴那样的事——说走就走,不带任何责任成本。这种结构,一旦碰上更有利可图的机会,就容易土崩瓦解。”
唐立德一边端起咖啡轻抿,眼神依旧云淡风轻。
“我建议,从核心成员开始,逐步引入股份合约制度。用可变薪资加绩效分红的方式,绑定他们的心,也绑定他们的利益。”
她继续说道,眼神越发坚定:“归属感并非靠情感施舍得来,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舞团的兴衰荣辱,与自己休戚相关。”
“而且,”她翻到下一页,“当他们变成‘共有人’,他们会自主打磨自我品牌,成为舞团‘不可替代’的个体。这对外部商业合作、资源嫁接、艺人运营,也都能形成互推结构。”
唐立德这次没喝咖啡,而是微微眯起眼,看着她翻动的每一页。他的手指停在一页细致的数据表格上——盈亏结构、核心成员占股比例、股份锁定周期、品牌增值方向。
“我甚至设想了一种双轨制。”允诗阅轻轻吸气,目光落回他的眼中,“既保留您对舞团的最终控制权,又在运营上放权给卫临与其他主力成员,形成共识性的执行架构。”
“你想得倒挺远。”唐立德语气仍淡,却终于放下咖啡杯,伸手拿起了她的企划书。
他开始自己翻看,每翻一页,眉头便收敛一分。许久,他低声开口:“你现在还在读大学?”
“对的,我大三。”允诗阅擡起下巴,嘴角浮现一抹清淡的微笑。
唐立德盯着她看了一会儿,像是在重新评估她的份量。气氛短暂地沉默下来,只剩杯盘轻响和窗外的阳光落在桌面。
几秒后,他将企划书扣合放下。
“小允,”他的声音终于不再像刚才那般浮于表面,而是沉了几分,“那你告诉我,你想从这份提案里拿到什幺?”
这是最关键的一问。
允诗阅的脊背在那一瞬拉直,眼神没有回避。他们目光相接,气场对峙,但她的声音仍是温和的。
“我想,卫临可以成为舞团的大股东之一。”
唐立德没有反应,连眉头都没动一下。他只是缓缓合起双手,像是在等她的下一句。
“我知道这听起来不合常理。”允诗阅语速略有加快,“但如果您看重的是长期盈利能力,那幺让最有能力也最有责任心的人成为执行合伙人,未必不是一种更稳妥的方式。股份虽然减少,但执行质量提高、凝聚力增强,整体收益反而可能更高。”
“一个企业,不怕人多分利,就怕人心涣散。”她轻声补上一句。
唐立德依旧沉默。他的目光像看一个投标人,也像看一颗未经雕琢的原石。空气仿佛陷入拉锯。
而允诗阅,手心已经微微出汗,却没有移开视线。
终于,他开口了。
“行。”唐立德端起咖啡,语气极轻,“但前提是——你们得赢了这场总决赛。”
话音落下,他的视线却并未从允诗阅脸上立刻移开,仿佛在等待她退却,或是继续。
允诗阅却没有停。
她深吸了一口气,手心的汗还未干,声音却越发平静:“唐先生,为了这场比赛,我还有一个请求。”
唐立德轻抿一口咖啡后,语气平稳中透着几分试探:“所以,要多少资金?”
他的眉梢轻挑,像是早已习惯别人开口的方式——项目、计划、热情,归根结底,落点还是钱。
允诗阅却摇了摇头,语速不疾不徐:“不是资金。”
她顿了顿,眼神一寸一寸迎上他的。
“而是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