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雪覆庭,琼枝积素。冬十一月廿日,章慈太后寿辰。
铜鉴昏曛,兰泽端立镜前,宫人正奉冠冕。她未顾自己容颜,眸光凝于衮服——龙纹自腰际蜿蜒,直抵领缘,墨玉所嵌的龙睛泛着冷光。
每逢冕服加身,便忆起年少所学的帝王三术。随着十二旒垂落,玉珠轻晃,她的视野顿时分裂,似与尘世隔绝。
玄衣重若千钧,恍若山河压肩。步履愈行愈沉,至邀月宫外登辇时,兰泽遥望连绵宫阙,忽觉寂寥。
甄丹心见她神色怔忡,低声询问:"陛下可有心事?"
兰泽说:"无限江山,在我身上只是压抑。"
甄丹心悚然变色,慌忙环顾左右。
"朕不过与你闲话几句,你这幺紧张干什幺,"兰泽见状,不由轻叹,"言语自由没有,才是可惜。"
甄丹心闻言,只觉胸中如堵。
正言语间,御辇已至。女官搀扶兰泽登辇,腊月寒风里,兰泽不时掩唇轻咳。甄修证急欲唤太医,却被皇帝擡手止住。
"没事的。"兰泽自辇侧探身,犹带笑意,"我今天说的话,你就当没听见。"
“陛下——”
随着司礼监鸣鞭声起,甄修证垂首肃立,只觉心乱如麻,他听着御辇之声逐渐远去,不得已咽下满腹言语。
于本朝太后圣寿,帝王需与百官宗亲同候宫外。待御辇行至仁寿宫前,众人伏拜如潮。
兰泽擡手,珠帘微晃间,示意众臣平身。
"奴才曹为昆,恭迎圣驾。"东厂提督曹为昆趋前执礼,满面春风,"陛下冒雪临宫,孝感动天,今瑞雪映龙章,实乃祥瑞。"
兰泽目光掠过庭前寒梅,久久不语。
“陛下恩泽,普天同沐。”一侧的甄毅随即进言,“再睹陛下仪仗,只觉威慑万方。”
兰泽轻笑道:"你们两个这幺会说,待会儿就在太后面前去说。"
甄毅闻言,神色一凝,当即俯首:"臣等愚拙,只是聊表寸诚,今值太后千秋,唯愿陛下与娘娘福寿绵长。"
“娘娘母仪天下,德配坤元,臣等纵有子建之才,亦难述其德之万一……”
兰泽未再理会这两人,径自下辇。
朔风凛冽,她双颊已冻得绯红,无人察觉。
这次太后特许藩王进京贺寿,环视宗亲队列,未见姬绥身影。仔细想来,兰泽竟记不清姬绥的容貌,纵使两人相逢,恐亦难辨,于《璇阶烬》里所描述的凤眼柳眉,也无法于脑海里勾勒。
她再观满殿宾客,能唤出姓名者不过寥寥。半数乃太后近侍女官,余者更是素无深交。故而只有甄毅与曹为昆敢上前进言,皆因他们二人与太后关系匪浅。
寒气侵骨,却不得携炉取暖。
兰泽的指尖早已僵冷,仍要维持帝王威仪。冠冕沉重,十二旒必须纹丝不动。擡眸间,只见殿内烛火辉煌,映得金砖生光。
欲要咳嗽之际,忽闻韶乐奏响。
孔雀翎华盖下,太后戴双凤翊龙冠,着大衫霞帔,徐登宝座。左右尚宫着云鹤补服恭立,二十四宫人各执银拂尘、金唾壶等仪仗,衣袂翩然。
兰泽率宗室诸王跪于殿外,行三跪九叩大礼,听鸿胪官声如洪钟:"班齐。"
继而宣喝:"百官入贺。"
文武分列入贺,兰泽先献南海珊瑚树与玉观音为寿礼,太后莞尔收下,敕令尚宫收入内库。
冕旒压顶,如负千钧。身后宗室诸王环立,目光如刺。她不自觉挺直脊背,袖中指尖微蜷,掌心已沁出细汗。
入座后,兰泽仍不敢懈怠,眼见贺寿者络绎不绝,所献奇珍令人目眩:象牙雕山鬼、异域佛像、百年人参等物琳琅满目。
她忽瞥见甄丹心立于末席。
按制,甄修证本不当预此盛典,赖太后特恩方得入宫。不远处的宋付意亦品秩不足,蒙座师携引而至,正垂首恭立。
这两人皆无资格当面贺寿。
兰泽思绪飘向《璇阶烬》所载的命运轨迹,欲寻今生宿敌却不得,毕竟宗亲如云,她难以一一辨认。
贺寿颂词如潮,皆是千篇一律的吉祥话。她正觉乏味,忽见曹为昆趋前跪拜,双手奉酒,恭声道:"陛下圣躬万安,奴才恭祝陛下万寿无疆,福祚绵长。"
太后千秋圣寿,华筵上笙箫鼎沸,兰泽端坐御案之后,也不便推拒,她以为饮酒可以驱寒,就接过了酒盏。
岂料此例一开,群臣纷纷上前敬献,她久未露面,朝臣们既怀好奇,亦存窥测之意,一时间竟让她连饮数杯。
"臣等恭祝陛下圣体康泰——"
"微臣愿陛下春秋鼎盛......"
酒气上涌,兰泽掩唇低咳,起初尚能压抑,后竟愈演愈烈,她身形微颤,十二旒簌簌摇动,几乎伏案难支。
席间众臣见状,皆侧目而视,殿内渐起窃窃私语。
太后凤目一凛,当即拂袖斥道:"皇帝身体违和,还不速传太医!左右女官,即刻扶驾至偏殿静休!"
章慈太后圣寿之日,文武百官、王室宗亲齐聚殿中,兰泽不欲离席,强抑喉间咳意,仍笑道:"母后无须挂怀,儿臣无碍。"
太后眉间忧色愈深,目光凝于兰泽额际细汗,冷声道:"皇帝面色不佳,当真无碍?"
兰泽转首示意一侧的女官:"换盏热茶来。"继而擡眸迎上太后视线,神色从容:"今日母后圣寿,儿臣备薄礼以贺。除和田玉观音、南海珊瑚树外,另赋贺寿诗一首,谨献母后。"
掌印女官银秋正欲呈上书卷,太后忽而冷眼扫向敬酒诸臣,惊得数人膝软跪伏。
殿中骤然寂静,众臣执盏屏息。
"尔等于寿节谋害圣躬,该当何罪!"
语毕,满殿寂然,群臣纷纷伏首请罪。太后凤眸微转,目光如刀,只见其中几人以头抢地,额上已见血痕。
“母后息怒,”兰泽叹息,不得不出来打个圆场,“诸卿不必再向朕敬酒,今日该以母后为尊。"
她说罢,示意银秋展开缂丝书卷。只见卷上御笔亲题:桐枝栖凤影,甘澍润无声。愿作春池水,长涵璧月明。
字里行间,深意自现。
太后览毕御笔,神色稍霁。她沉默良久,才缓声道:"皇帝孝心可嘉,不枉予多年教养。"
兰泽之所以习得琴艺,并且精通《广陵散》,皆因太后雅好音律。她对生母既崇且畏,更存依赖之心,又惧自己沦为太后掌中棋子,常怀忐忑。
"惟愿母后千秋。"兰泽只好自御案起身,行至丹墀之下,行跪拜大礼,"统摄朝野,天下威服,皆是母后恩德。”
此言并非全然虚假。
章慈太后,讳晓晴,年十七册立中宫,承恩多年却未有所出,及至诞育少帝,因产厄伤损根本。待太医令诊脉毕,伏地颤栗,奏曰:"凤体已伤根本,恐难再妊。"
甄氏闻言,当即密令帝姬易钗而弁,伪充皇子。一则为固中宫之位,免遭废立之祸。二则欲图圣母皇太后之尊,更觊母后皇太后之荣。
其谋之深、虑之远,实为古今罕有。及至先帝龙驭宾天,诸藩窥鼎,权臣怀异,甄氏临危秉政,干纲独断,三日诛逆臣于宝观,震慑朝野。
由是少帝践祚之时,海内晏然。
于章慈临朝称制期间,东厂缇骑更为四出,官吏惕息,凡有违逆,动辄锁拿下狱。故而朝堂肃穆,法度森严,无人敢议天家事。当此之际,政令悉出仁寿,少帝垂拱,天下咸服太后威仪。
殿内韶乐骤止,群臣噤若寒蝉。象牙笏板坠地,却无人敢拾。
宋付意垂首掩去眼底讥诮。
满朝文武、宗室亲贵,面对少帝这般明显放权之举,无一人敢有异议。
随着韶乐再度响起,众人心境已然不同。群臣虽不敢明言,然观少帝年已十八仍受制于太后,平日既不临朝,亦不批阅奏章,今日更当众示弱,甘愿大权旁落,心中生出讥讽。
顾显乘执杯轻晃,笑着对坐下门生道:“陛下孝心,着实令人敬佩。”
“老师明鉴,”宋付意低声道,“一个是恋母情,一个是夺权欲。”
顾显乘闻言色变,急使眼色,佯作醉态:"无事,且退罢。"
宋付意不再言语,目光垂落于足尖。
酉初一刻,风雪渐歇。
兰泽咳疾稍缓,见寿宴将毕,却未能寻得与姬绥相似之人——毕竟姬绥十二岁便就藩,她与姬绥年岁相差六载,如何能记得其形貌?纵是太庙大祭之时,宗室亲贵济济,亦无缘得见其中亲王的面容。
宴间多饮了几杯,见席散在即,兰泽自觉先行告退亦无妨,这向章慈太后跪安,移驾侧殿休息。
太医奉诏诊脉后,呈上祛风散寒之方。她服罢汤药,由宫人伺候卸去冠冕,甫一卧榻便沉沉睡去。
宋付意待兰泽离席后,亦告退而出。意外窥得兰泽入偏殿,他亦跟随而去,继而静立于偏殿外的暗处,再三确认兰泽熟睡后,才悄然近前。
见她卸去冠冕,青丝散落肩头,脸庞红润。宋付意盯着她看了许久,把她身上的被褥掀开,就感到扑面而来的热气。
兰泽喝多了酒,口腔里、身上都十分滚烫。她正是熟睡的时候,察觉有人把指尖探入自己口中,不由得蹙眉。
把指尖越往里探,越觉得紧致湿热,涎水顺着往男子的手腕下淌,带出潋滟的色泽。
宋付意会识破兰泽女子身份,其实纯属巧合。因为他所着《治河策》上卷,早在八月末便已完稿。然其官阶低微,恩师更是无意举荐,唯恐招致章慈太后猜忌,外臣又不得擅入仁寿宫,他这才决意亲呈少帝御览。
他遂怀揣奏本,连日守候于宝观殿外,余千三度婉拒,面露难色,称少帝不接见朝臣。对此,他却锲而不舍,屡次求见。恰逢某日兰泽醉酒,误将其认作宫人召入。
当宋付意甫入殿内,便觉酒气熏天,更蹊跷的是竟无当值宫人。
他正暗自诧异间,忽闻珠帘脆响。
但见御座上的兰泽踉跄跌落,正倒在他数步之外,映入眼帘的,正是双颊酡红、云鬓散乱的少年天子,衣冠不整,与今日如出一辙。
宋付意更发觉,兰泽每至酒醉,事后必忘其详。两次醉召入宫,她醒后皆茫然不知。初识破兰泽女子身份的真相时,宋付意已备好行装,只待她降罪之前,便准备远走他乡。
未料时日推移,兰泽竟无问罪之意。
面对此景,宋付意心中镇静许多。他也深知,若要《治河策》得呈御览,必先求得面圣之机。然屡次求见皆被婉拒,万般无奈之下,他只得行此险招——焚毁宝观殿,再救驾立功。
此计虽险,却可换得面圣良机。
果然,兰泽召见了他。可未及奏对两句,她便要将奏疏转呈太后,言必称"母后"。宋付意心中郁结难平,这呕心沥血之作,这铤而走险之举,换来的竟是这般草草了之。
望着榻上安睡的少帝,他心中怨怼难抑,俯身在她的唇瓣上轻咬了一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