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慈太后圣寿前夕,京中再生事端。
据银秋所言,拜扈侯平日里斗鸡走马、纵情声色,未及入仁寿宫觐见,便有朝臣上疏弹劾,言其沉迷六博、双陆之戏,竟将其父所佩牙牌充作赌注。
牙牌是朝廷颁授的信物,镌刻官职爵位。
太后本就心绪欠佳,闻奏震怒,当即敕令有司严加议罪。而经三法司会审,最终给拜扈候定下了五桩罪名——亵渎官威、聚众赌博、不孝忤逆、酗酒斗殴、欺辱官眷。
官员牙牌为朝参专用,私相典借者,当杖一百,罢职不叙。其父亦因保管不力,难逃追责,何况牙牌象征先辈功勋,拜扈侯如此轻亵,属辱没门楣,有违孝道。
京中勋贵子弟向来恣意妄为,太后往日里多有宽宥,此番数罪并论,可见怒火之重。念及拜扈侯位列勋爵,享有八议,太后终以大不敬论处,判廷杖五十,闭门思过半载,以肃纲纪。
章慈圣寿将至,举国同庆之际,拜扈侯非但不思谨言慎行,反生事端。此事传至邀月宫时,兰泽正在翻阅文书,她既感愕然,又认为是拜扈侯咎由自取。
六出飞花入户时,坐看青竹变琼枝。
菱花窗外十分冷清,雪覆万物。今日辰时三刻,有太医携药箱入邀月宫请脉。
这是章慈太后的心腹,故知兰泽为女子之身。
见兰泽目光沉静,太医战兢禀道:"陛下身体无碍,惟气血稍亏,恐于子嗣有碍。"
古时女子生产艰险,疼痛难当,兰泽不欲生育,但章慈太后想要血脉至亲继承大统,不愿从宗室过继。今听太医所言,她心绪难言,未置一词,只挥手令太医退下。
待太医告退,傍晚时分,甄修证入邀月宫觐见,甫一照面,便迎上少帝冷眼,以为圣怒未消,顿时紧张不已。
"陛下身体可安好?腰伤可否痊愈?"
甄修证实属天眷之人。
他得少帝信重,若有皇嗣,必为嫡长,以兰泽的性情,恐无再育之意,故其所出,或将入主东宫,承继大统。
此是时势使然,亦是机缘所致。
"没什幺事,腰伤痊愈了。"兰泽站起身,沉吟片刻方道,"你不必只视朕为君,也可待朕如亲眷。"
二人虽为远亲,终究血脉相连。
甄修证却觉兰泽话语不妥:"若是亲谊,岂敢与陛下如此亲近?"他目光流连于少帝的面容处,多日未见,心中欣悦难抑。
兰泽为其唐突所惊,但未加怪罪。
正值宫人擦拭宫内的珍玩,这是近日新添的几件,以一架古琴最为夺目,此琴乃桐木所制,琴底龙池之侧,见印纹凹陷,显是前代旧物。
甄修证不由问道:"陛下可是召了琴师入宫?"
语毕自觉失态,眉宇间隐现郁色。
他精通六艺,也善音律,正欲自荐,却闻兰泽道:"这是太后赏赐的东西,朕少时学习过琴法。"
听得兰泽此言,甄修证心下稍安,继而见她向内殿行去,当即相随。
后殿温泉氤氲,四围以青玉为栏,池畔檀木屏风,上绘四时花鸟。
兰泽身着轻便常服,衣带轻垂。甄修证指尖触及衣带时,但觉心如战鼓,震颤不已。
兰泽先下汤池,由于身体困乏,她浸沐其中,不觉神思昏倦,氤氲水汽间,听见清波微漾,刚想擡眸,就被男子搂抱在怀里。
甄修证抚开兰泽黏腻的发丝,指腹触过耳垂时,她打了个激灵,眼睫颤动。
兰泽原本只想沐浴,即便共浴也无妨,未料演变成这番情况。
汤泉温热,一切已脱离最初的设想。
……
她发丝晃动,白腻的身体浮出一层绯红。
“等等——”
……
“哈……”兰泽神思涣散,淌出一点泪。
"蒙陛下垂恩。"甄修证小心翼翼地将她置于软榻,看向她染着红霞的面容。
……
拜扈侯府坐落于京师西城。
朱门铜钉,侯府前石狮巍然,放眼望去,有书着"敕造周府"的四字匾额,墨彩犹新,这是先帝御笔亲题的匾额。
乌木为底,泥金作书。往来宾客无不仰首瞻视,叹羡不已。
侯府累世勋贵,先祖有从龙之功,也是佐命之臣。今拜扈侯之父入仕,累迁至都察院御史,奉敕总理两淮盐政,兼领漕运。先帝在时,因周贵妃之故,实为拜扈侯姑丈。
然少帝践祚,此般姻亲反成祸端。
周贵妃初为宝观殿女官,以才德兼备、理事有方见称,先帝嘉其淑仪,纳为才人,后二年进妃,八年册贵妃。
然天不假年,贵妃初诞皇女,未几染痘而殇;复得皇子,溺毙于御苑。连丧二嗣,贵妃悲怆欲绝,奔至湖畔,仰天泣血诘问,几欲投水自殁。
先帝悯其哀恸,纵其癫狂,三载之后,贵妃诞子绥,及长,英敏类上,甚见爱重。
故拜扈侯与姬绥实为表亲,然皇子夭折之事,岂是天数?禁宫深晦,流言不断,至今未绝。
时下,章慈太后令拜扈侯闭门思过,侯府内外肃然。然几经周折,侯府西角门"吱呀"轻启,宋付意裹着灰鼠裘氅,终得入府探视。
小厮引路时屏息敛声,战战兢兢,反观旁边的宋付意,倒是神色自若,步履从容。
及至内室,药烟缭绕。盆中银炭将烬,映得纱帷明灭不定,拜扈侯卧于其中,身形轮廓隐约可见。
"宋大人屈尊枉驾,来探本侯?"帷中忽传冷笑,"不知是念及旧谊,抑或别有深意?陛下未嫌《治河策》陈腐空泛,玷污宝殿,已是天泽普施,你不叩谢隆恩,反降这罪人之所?"
“侯爷此言差矣。”宋付意执礼甚恭:"忠君即是报国,报国即是忠君,下官实不知己过。"他这话听着倒像,忠谁不是忠君,忠哪国不是忠国?
"妙哉!大丈夫忠谁不是忠?"拜扈侯纵声长笑,一时间牵动伤口,疼得面目扭曲,"本侯最赏识的,便是你的狼子野心、狼心狗肺,若胡骑叩关,你岂非亦要稽首称臣?"
窗外朔风骤起,宋付意整了整衣袖,声若止水:"下官岂敢,唯觉今上愚孝,于朝政无益,我辈欲有所为,难若登天。"
此言一出,其意昭然。
无论谁居庙堂,社稷为重。
"你心迹无谓,本候唯观其行。"拜扈侯猛然撑身,纱帷晃动,露出青白面容,"勿需赘言,有何要事禀报?"
"下官斗胆请教。"宋付意近前半步,将怀中书信置于酸枝几上,毫无声响,"侯爷何故造访甄府?此时与章慈太后交恶,实非明智之举。廷杖五十,常人早已毙命,幸得侯爷自幼习武,免于一难,若再有下次,恐是难料后果。"
"本侯岂会不知。"拜扈侯猛掀纱帷,目中寒光似毒蛇吐信,"正是要闹得朝野皆知,令那毒妇颜面扫地。"
他语未竟,忽剧烈呛咳,指缝渗出血丝。
宋付意默立片刻,确认他尚未察觉兰泽是女子之身,方从袖中取出锦匣:"侯爷珍重,这些野参、西域红花,虽不足道,但请侯爷收下。"
"交由下人便是。"拜扈侯颇为不耐。毕竟侯府富贵,岂会在意六品小官所赠之物?
暮色四合之际,宋付意不敢多做停留,便跟拜扈侯辞别,折往城西珠玉肆。他佯作挑选簪珥,已将街角形影尽收眼底,再辗转残雪未消的窄巷,待至南郊荒径时,貂裘下摆早已沾满泥水。
宝观殿焚烧殆尽,章慈太后仍在查访,宋付意不得不如此谨慎。
翌日文华殿当值,他较常例早至半个时辰。炭盆初燃,暖意未盈,忽见甄丹心踏霜而来,官袍翻动间,似是邀月宫特有的香气溢出,清冽馥郁,经久不散。
宋付意凝睇纸上字痕,心渐洇散。
因执笔的手略微停滞,墨迹在宣纸上晕开。
"修证来得早。"他搁下狼毫,笑若春风拂雪,"陛下又召你入邀月宫了?"
实则他心中不虞。自画卷失窃后,兰泽仅廷杖甄丹心三十,更屡次宣召入宫,显是有意保全,使其免遭太后舍弃。此般情形,与宋付意谋划大相径庭,每思及此,不免暗自冷笑。
甄丹心虽对宋付意心存疑虑,然秉性刚直,以为无据不可妄断:"陛下欲观雪梅图,故召我前往。"
宋付意叹道:"修证深沐圣眷,若在下亦工丹青,或可常侍御前。"
"长随自有经纶,此等小技何足挂齿。"
宋付意闻言,眸底讥诮之色忽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