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25 画展

替代品
替代品
已完结 白乐

申城的天仍旧低垂,像一整块未抛光的铅。江面吹来的风拎着水汽,沿着西岸的空地一路推,撞在美术馆大片玻璃幕墙上,又被弹回去,化作一声闷在胸腔里的回响。馆前的广场铺着细小的石英砖,被冬末的潮气浸透,踩上去不滑,却带着一种悄无声息的寒意。

宋佳瑜把那张门票夹在艺术画册里,沿着人流缓慢地往前挪。进门处的金属探测门发出很轻的“嘀”声,工作人员把地图递给她,指示展览动线。她点了点头,顺着白色长廊走进去。长廊尽头是一面被刻意拉低的暗墙,像一道要人先屏住呼吸的门槛,跨过去之后,视觉突然被擡高,

第一间展厅,席勒的自画像挂在正中。灯光从高高的天轨打下来,形成一束明显的光池;四周的墙体退暗,观众稀稀落落,脚步声在地面上绵长地拖行。那幅画里,人物的目光直接投向观看者,瘦长的线条像把皮肤一层层削薄,以至于骨相和欲望一并暴露在外。红褐的颜色并不鲜明,却带着一种温热的粘滞,贴到眼睛上时,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咽一口口水。

她站住。鼻腔里先闻见的是颜料的味道,但她很快意识到那只是幻觉,这里没有油彩和松节油,只有冷空气、纤维板、和被恒温恒湿管理成“无味”的洁净。幻觉来自记忆:二十出头的一个傍晚,她在异国的画室里临摹这一张。窗外的雪刚停,天光发蓝,她把灯拉近,手腕酸得厉害,却不愿停。那会儿她喜欢线条胜过色块,觉得把线条拉紧,就能把自己也拉回一条不走神的轨道。画完的时候,指节被颜料糊得发硬,她把手摊给同学看,那人笑她:“太张狂。”她也笑,说:“这样才像活着。”

她在那段岁月里,确实是这样相信的。

“你还是喜欢这幅。”

声音从左后侧传来,轻,却带着明确的指向。她回头。

陈知站在距她一臂半的位置,风衣解开了一粒扣,里面是素白的衬衫。头发梳成低髻,干净的颈线在灯下留出一小截影子。她没戴耳饰,唇色淡,眼尾自然挑起一点弧,近看时会发现她的睫毛并不长,却很整齐,好像每一根都在同一条纪律里。

“真巧。”宋佳瑜把那两个字说得很平,“今天人不多。”

“我知道你会挑工作日的下午。”陈知也很平静,“人少,灯稳,你可以慢慢看。”

她像是在叙述天气,不带任何渲染,可那份知道不自觉地越过了某条线。宋佳瑜把画册往腋下夹紧一点,视线落回画上,她不想让对方看见自己的表情。

“你二十岁的时候临摹过。”陈知说,像是接续一段共同的记忆,“线条很极端,骨架画得很准,衣褶有一点急躁,很好看的急躁。”

宋佳瑜的指尖轻微地收紧。她确实在朋友圈置顶过那张照片,作为一个给自己的提醒;她也知道点赞和转发在一个闭合的社交圈里并非秘密。但当被看见从屏幕里走出来,变成在白墙之下被人当面点名,她还是不由地有了抵触。

“旧画。”她淡淡地说,“年轻的时候手腕喜欢用力。”

“现在也不弱。”陈知看着她,眼神很克制,却有一种不肯退的持续性,“只是你的力气换了地方。你把它用在了‘收’上。”

“这不是你该评论的范围。”宋佳瑜转头,目光直接碰上去。她的眼睛在这样冷的灯下更显得清,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玻璃球。

陈知沉默了一秒,点头:“抱歉。职业病。”

她往旁边挪半步,拉开一个更标准的社交距离。两人并肩站着,看下一幅画,几何化的身体被拆开又重新拼合,线条里有一种更锋利的干燥。展签上写着创作年代,宋佳瑜对照着日期在心里默数,那是席勒生命最紧的几年,画面的呼吸也因此短促。

“你看线的时候,会先找骨点?”陈知问。

“看结构的时候。”宋佳瑜没回头,语调仍然平,“看人,就不一定了。”

“看你的时候,我先看骨点。”陈知说,声音更低,像一把刀在布面下走。她不是在描述画,而是在描述她。话里没有“请允许”,也没有“如果可以”,只有一个既定的观察者位置。

宋佳瑜收住了被挑动的呼吸,像把要翻起来的一角硬生生按回去。她顺着动线往前走,脚步比刚才快了一点。玻璃展示柜里陈列着画家的信札和速写,纸张因年代久远而发黄,折痕像一条条浅浅的沟。她停了一会儿,看了一封信里那句简短的句子:“我需要你在场,让我不至于坠落。”

她忽然觉得不舒服。不是来自画面,而是来自被对着说话的感觉。她侧身想避,身旁的气息也跟着移动了一步,紧贴着跟上来,却不至于碰到。那种控制得刚好不过界的贴近,比真正的触碰更让人紧绷,它把主动权放在她手里,可同时又像是用看不见的线把她拴住:你转,我也转;你停,我也停;你不看我,我也在你的边缘,等你不得不看我。

她驻足,转过身,声音放低,也放冷:“陈知,我们需要把距离再拉开一点。你的话和你的站位,都超过了普通朋友。”

陈知看着她,不急着答。灯光从她发髻的弧面滚过去,留下一圈很浅的亮。她没有立即退,反而先把目光垂了一点,像是在看宋佳瑜握画册的手:“对不起,我应该更克制。”

她终于退了一步。那一步很小,像把一粒沙从鞋里抖出去,姿态上是礼貌的,内里却没有真正的撤退感。她的视线仍旧在,力道也在,只是换了一个角度,从直视,变成斜看。

“谢谢。”宋佳瑜说。她故意往别的展墙走,绕了一个更大的弧。人少,空气很空,她的脚步声被地面完整地接住,像一串被按住节拍的音符。

第三间展厅空阔,墙上只悬一幅大尺幅的作品。人物从画面里前倾,线像锋利的藤蔓缠在四肢之间。她站在画前,忽然听见身侧传来极轻的一声:“小心。”

是陈知。她伸出手,在不碰到她的前提下,隔着半拳的距离拦了拦。宋佳瑜低头,盲区里有一枚从地脚线突出的螺丝,她若再往前半步,鞋底会被磕一下。她“嗯”了一声,后退,“谢谢。”

“我不想让你受伤。”陈知说。她的声音是那种压得很低的温度,像把一团火包在布里。她不问“我可以吗”,不说“我想靠近你”,她只是不断地把在场具体化,拦、递、提醒、抚平那些她认为会划伤宋佳瑜的倒刺。没有冒犯的词,却处处是越界的意图。

“我不需要你保护。”宋佳瑜把每个字都压在牙齿上,“我已经有伴侣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陈知点了点头,眼睛很认真,“可你不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人。你是一个,在被保护的时候,会觉得窒息的人。”

这句话落下,空气像被旋紧了一圈。宋佳瑜看着她,几乎能听见自己胸腔里那一小缕不服气的声音在抖:“你又越界了。你在解释我。”

“我在解释我的看见。”陈知把手背在身后,像是把能动的东西都束起来,“我不会再往前一步。今天不。”

“今天不。”宋佳瑜重复。她忽然觉得这种限定式的后退,比彻底撤离更让人疲惫。“以后也不。请你自重。”

“我会等下一次你说‘谢谢’的时候不那幺用力。”陈知的嘴角轻轻动了一下,像笑,又不像,“你刚才那个‘谢谢’,用了太多力气。”

宋佳瑜不接。她转身去看角上的小画,画面里只是一双手,骨节、指腹、指纹,全部被夸张地拉开。她在这双手面前站得比任何一幅画都久,直到肩背微微发酸,才吸了一口更深的气,往出口方向走。

动线的最后一间是纪念品商店。货架上摆着画册、明信片、帆布袋。她随手拿起一本书信集,翻在那句“我需要你在场”的页面前停了一秒,又合上。她不想把这句带回家。她怕家里的空气会因此改变。

“我送你到门口。”陈知的声音又出现。这一次,她刻意与宋佳瑜保持了一个标准的距离,两人的影子在地上并不相接,只在某个角落里勉强叠了一点。

“不用。”宋佳瑜说,“我自己走。”

“好。”陈知点头,“那我在这里说完。”

她没动,像是把自己钉在原地。她不向前,也不后退。她只是把要说的话,平平地放出来:“我不会放弃。不是因为你像谁,也不是因为我缺什幺。我只是在你身上,看见了我不愿意失去的东西。”她顿了顿,声音更轻,“我在你身上,看见了你。”

宋佳瑜的心口像被锤了一下。不是疼,是一种钝的、不可言说的沉重。她压住这个感觉,以最干净的方式收尾:“我不需要你看见。请你离我远一点。”

“好。”陈知低声,“今天,听你的。”

她真的没再跟。宋佳瑜走到玻璃门前,保安替她按开门,冷风立刻从外面涌进来。她把围巾往上提,掩在半张脸上。风里有潮。她往地铁站的方向走了两步,停下来,掉头走去网约车上车点。她不想在回程里被任何陌生人的肩膀蹭到,她需要一段密闭的、只有自己呼吸的时刻。

她不知道的是,有人站在馆内的另一面玻璃后,目送她的影子被风抽薄,再抽薄,直到融进灰色的街景里。

——

晚饭前,乔然回到家。她的外套还没脱,目光就扫到了玄关柜上的一张票根。西岸美术馆。席勒。

“你今天去了画展?”乔然转头,语气是问,却没有太多起伏。

“嗯。”宋佳瑜把包放好,“下午刚好空出两个小时。”

“一个人?”乔然的目光像细线搭在她脸上,线末端缀着一个小坠子,不是刀,是秤。

宋佳瑜顿了一秒,“……算是。”

“算是?”乔然重复。她把外套搭在椅背上,走近两步,“陈知在吗?”

空气像一枚玻璃珠从桌沿滚下去,落地,发出一个清脆却极小的响。

宋佳瑜没说话。

乔然笑了一下,那笑意干净,却一点也不轻:“原来如此。”

她没发火。至少一开始没有。她只是把票根拿起来,指尖揉了一下那个印着“Se”字母的角,像是在确认这片薄纸的真实度。然后她擡眼:“你打算怎幺跟我解释?”

“我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。”宋佳瑜很快地说,像是为了抢先把一个可能的误解堵住。

“我没有说你做了。”乔然把票根放回去,声音稳得近乎冷静,“我只是在问,你打算怎幺解释,你为什幺选择不告诉我。”

宋佳瑜的喉咙像被什幺勾了一下。她忽然意识到,自己在美术馆门口那两秒的犹豫,在家门口那下意识把票根塞进玄关抽屉又拿出来放在台面上的动作,全都暴露了她内心的踌躇。她当然可以说“没必要说”,可以说“只是去看展”,可她也明白,乔然问的是另一件事,不是事实,而是她的选择。

“我不想把不必要的情绪带回家。”她缓慢地说,挑了一个看起来最合理的版本,“今天对我来说,是一个人和一批画的时间。”

“可是你并不是一个人。”乔然说,“即使你没有答应她任何事。”

“我拒绝了她。”宋佳瑜擡眼,目光清楚,“我让她保持距离。我很明确。”

“明确?”乔然轻轻地笑了一声,笑意像一层薄霜,落到她的话上,“你对她说‘明确’,却对我说‘算是’。你对她说‘保持距离’,却对我说‘没必要说’。”

她没有提高音量。每一句话都压得很稳,像被一次次打磨过的石头,棱角不再锋利,却能把人砸疼。

客厅的暖灯把两人的影子压在墙上。墙上的那两个人,靠得很近,却不是那种可以拥抱的距离,而是任意一步都会发生碰撞的距。

“你怀疑我?”宋佳瑜问。她在逼自己说出这个词,明知道这会把事情推向更危险的地方。

“我不怀疑你会背叛。”乔然回答得很快,“但我看得见你在动摇。”

“你为什幺一定要把它叫做‘动摇’?”宋佳瑜的声音发紧,“我只是去看一场展,一个人与一批画。”

“因为你回来的样子不对。”乔然盯着她,眼神里出现了一种近乎残忍的诚实,“你回来的时候,把围巾绕了两圈。你平常只绕一圈。你在门口磨了鞋底的水渍三次,平时你会直接走进来。你把票根放进抽屉,又拿出来放在台面上。你在想掩饰,又想被我看见。”

宋佳瑜被这几句钉在原地。她忽然想起那几秒钟的机械动作:围巾、门垫、抽屉、票根——那些本来不起眼的小事,在乔然的眼里变成了一连串足以复盘的动线。她无法反驳,因为那些动作确实真实。她也无法承认,因为承认意味着她要承认内心的复杂。

“你看得太细了。”她说,这次她的反击软弱。

“那你告诉我,”乔然把手摊开,掌心只有一张薄薄的纸,“你想让我看见什幺?”

宋佳瑜沉默。她的沉默不是无言以对,而是知道任何一个答案都会让某种关系破裂。她可以说“我想让你知道我去过”;也可以说“我想让你知道我拒绝了她”;还可以说“我不想你误解”。但这些都是把刀锋换了个方向的说法,本质上都承认了那张票根不只是票根。

“你不必说。”乔然替她把这句说出来,仿佛也在替她把承认按住,“我已经得到答案了。”

她把票根又放回玄关,动作很轻,像在放一条逃走的小鱼。她转过身,表情没有裂开,但目光里的光明显地收了一寸:“你要知道,我不是不知道她在做什幺。”

宋佳瑜擡起头。

“她在把‘在场’变成一种策略。”乔然说,“她不急着往前,她只是用一千种克制的细节把你包住——提醒、解释、注视、记忆你的偏好、说你二十岁的画……她把每一个细节都织成网,让你觉得她只是‘看见’你,可‘看见’本身就是一种逼近。你以为你在拒绝,其实你在配合。”

这段话说出来时,客厅的空气变得更薄。宋佳瑜抓住了“配合”两个字,心口像被划了一道很细的口子。她想辩解,想说自己在美术馆里说了“请你自重”,在纪念品店门口说了“以后也不”,可那些措辞一旦被拿到这盏灯下,会显得苍白,不是因为它们不真实,而是因为它们太真实,以至于像一份“你看,我尽到努力了”的凭证。

“你觉得我在享受被看见?”她问。她必须问。这是她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条退路,至少让这件事回到自我审视而不是被判决。

乔然没有马上答。她向前一步,又向后退了半步。她擡手,像要去触碰宋佳瑜的脸,却在距离皮肤还有一指的地方停下。她的手在空中逗留了一秒,五根手指慢慢收回去,落在身侧。她的声音压得很低:“你在挣扎。挣扎会制造缝隙。那个人很擅长在缝隙里工作。”

这一次,宋佳瑜的反应不是反驳,而是愤怒。那种愤怒不是对乔然,而是对被看穿。她向后退了半步,呼吸明显重了一下:“你可以分析我的每一个动作,可以把它们统计成表格。但你不能把我变成你的结论。乔然,我不是一个案件。我也是一个人。”

“我当然知道你是一个人。”乔然的声音也升高了一点,这是她整段对话里第一次让情绪浮出水面,“所以我才他妈的害怕。”

这个“他妈的”落地时,两人同时怔住。乔然很少说粗话。她说完就闭了一下眼,像是为自己的失控感到恼火。她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,目光里只有一种近乎决绝的诚实:“我害怕,有一天你会告诉我,你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,可你已经不再爱我了。”

这句话像一把钝刀,缓慢地往身体里面推进。它不流血,却让人疼得无处躲。

“我还爱你。”宋佳瑜说。这一次,她没有迟疑,“我还爱你。这一点没有变。”

“那就请你,不要给她任何可以自我安慰的缝隙。”乔然说,“不要让她在你身上练习她的‘在场’。不要让她知道你看见她的每一个‘克制’,并且被打动。”

“我没有被打动。”宋佳瑜的回答快速而用力,仿佛只有否认能让她在这场争执里不至于被推翻,“我在守边界。”

“那你就把那张票根扔掉。”乔然忽然说。

客厅再次安静。空气像一杯被放凉的水,透明,却让人不想喝。

宋佳瑜的目光慢慢地挪到玄关。那张纸安静地躺在那里,仿佛刚被雨水打湿过,又被暖气烘干,卷起了一小道不明显的波浪边。她的脚却像被钉住,没有跨出去的命令。

“我不是在命令你。”乔然说,声音已经收回去,不再尖锐,“我知道扔掉一张纸并不能解决任何事。我只是想看见,你愿不愿意把某一个象征意义的东西剥离出去。哪怕只是一个动作。”

“这不公平。”宋佳瑜的喉咙很紧,“你让我用一个动作证明一件比动作复杂得多的事。”

“爱不就是在复杂的事上做简单的动作吗?”乔然盯着她,眼神里的光压到最窄,“把门关上;别回复;别去;告诉我;丢掉。这些都很简单。难的是心。但我们不能总拿‘心很难’当成拒绝动作的理由。”

宋佳瑜闭上眼。她知道乔然在说什幺。她也知道这段对话已经从争吵进入揭榜,揭哪一层都不好看,可总得揭一次。她张开眼,走到玄关,指尖摸到那张纸。纸是冷的。她把它拿起来,掀开垃圾桶的盖子,停了一秒,丢进去。那张薄薄的纸像一条轻得没有重量的鱼,落到底部时没有声响。她关上盖子,转过身。

“谢谢。”乔然说。她没有笑。她只是长长地吐了一口气,像终于把胸腔里那口不干净的空气换出去。

“我做了动作。”宋佳瑜说,“这不是为了证明,而是为了让我自己好过一点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乔然点头,“我知道你不是在表演。”

两个人都没再说话。沉默不是和好,甚至不是缓和。那是冬夜里的空气终于冷到一个不能再低的位置,所有的水汽都凝成看不见的霜,落在每件家具上,落在每一只杯子的沿,落在人的眼睛里。

很久之后,乔然走过去,像往常一样,抱住她。她的手掌落在宋佳瑜背上,按住肩胛骨的地方,按得比平常更紧一些:“我会尽量不把你当成案件。”她在她耳边说,“可你也要尽量,不要把我们当成实验。”

“好。”宋佳瑜说。她把脸埋在她的肩膀和颈窝之间,那里有一种熟悉的、近乎安全的气味,纸、皮革、和一丝留在衣领上的香水的尾音。她突然想起在美术馆里那封信上的句子,立刻又把它从心里驱赶出去。她不想让任何不是乔然的人,在此刻拥有在场的权利。

——

午夜之后,屋里一切都安静了。窗外的风还在吹,吹得窗台上的常春藤轻轻撞墙。宋佳瑜坐在床沿,腕上的   AP   表在黑暗里反射出一点点几乎看不见的光。她摘下它,放进抽屉。抽屉在关上前停了一秒,她用力推,发出一个很轻的“嗒”。

她没有睡。她把灯调到最低,像把自己的心也调到最低。她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重复今晚吵架里的每一句话,像一个在对答案的考生,确认哪里写对了,哪里写错了。她对丢票根这件事没有后悔,也没有释然。她只是把它归档,像把一条数据放进已处理的栏目。

手机屏幕暗在床头,偶尔亮一下,又暗。她没有再等任何人的信息,不等陈知,不等工作群。她把手机翻过来,屏幕朝下,像扣住一盏可能打扰睡眠的灯。

很久之后,她起身去客厅倒水。经过玄关的时候,她鬼使神差地停了一下,掀开垃圾桶的盖子。上面压着的是外卖袋、擦手纸,那张票根已经不在表面。她想伸手把它翻出来,又停住,她知道这个动作意味着什幺。她合上盖子,站了三秒,回身去水槽接了半杯温水。

回卧室的路上,她瞥见窗外的天色比刚才稍微浅了一点点。冬末的夜总是这样,明明很黑,却在某一个不被人察觉的时刻变得更浅。她关上门,躺下。她把手心攥紧,又慢慢松开,像在确认她仍然能决定什幺时候用力,什幺时候不。

她在心里对自己说:不许给“在场”起名字。不许为任何“看见”赋予意义。把那些被点亮的瞬间按灭,像按灭一只过度敏感的灯。

这一次,她真的睡着了。睡意像一片迟到很久的雪,落得很轻,也很冷,却总算把燃了一整天的地面盖住。她在梦里没有看见任何人的脸,只看见一面白墙——上面什幺都没有,连一根线都没有。她靠在那面墙上,听见自己的心跳,一下一下,像在冬夜里校准的一只节拍器。

猜你喜欢

淮梦旧曾谙(NP古言)
淮梦旧曾谙(NP古言)
已完结 无名无姓

盛九焉是魔教妖女,武林正道皆人人得而诛之。因其修炼溟洛神功,座下脔宠无数。为一劳永逸,她决意去接近江湖的希世俊望、天之骄子——萧浔。她以身做局,浮生一梦,新故恩仇,尽入彀中。 只不过梦醒方知,萧浔早已勘破此局,他言:“若你坐庄,则庄家独赢。因为是你,所以是你。” 是庄周梦蝶,还是蝶梦庄周?她并不想辨清,是耶非耶,愿化蝴蝶。 重要提示:此文已很肥,点击此处直达前情。 相关男人简介:(男主不定,太多了写不下,仅是不完全统计。由于他们之间存在各种关系,所以将会看到白月光梗、替身梗、兄弟盖饭、朋友撕x等各种修罗场) 萧浔:近乎完美之人,光风霁月与狡黠诡诈兼具。行事历来独占鳌头,所以在阿九心中也想排得首位,但感情之事却不能尽如人意。 容映澜:容光殊绝,毒舌骄矜,看似清稚单纯,实则化繁为简,自有丘壑。最好阿九和颜面,但为了阿九,可以不要颜面。 律照玄:似精,似魅,有不存于人世间的极致形貌,秉性悍烈,言行恣肆。对阿九有着几尽疯狂的占有欲。 景澈:鉴澈如溪,无依无系,存为昭理,去留随意。明心见性,终因阿九入世困顿,既得遇两意,生死合归一息。 薛怀殊:以霜为骨,以雪为形。清冷孤寂,遗世忘尘是他,内心炽烈,殷殷守望亦是他。为阿九不计回报,牺牲原则,只愿它朝共淋雪。 孟奚(?):本是雅量高致,秀润蕴藉的浊世佳公子,却因偶然邂逅,对阿九惊鸿一瞥,从此背弃名姓,甘为鹰犬。 奚方珏(?):桀骜激进,果敢有决的叛逆少年。故意接近阿九,不曾想一朝沦陷。上澹镜山,是他此生做过最无悔的事。 姬聿:总角少年,生而岐嶷,多谋善断。虽为世子,却有不为人道的身世。与阿九因局相逢,方知过客匆匆,所幸韶光正好,他荣茂以待。 PS:慢热剧情向,情到深处才有h。写文只为娱乐自己,娱乐大众,合则来,不合则散。不求钱财,只求拿收藏、珠珠、评论来驱策于我。

甲方竟是那个榜一
甲方竟是那个榜一
已完结 zhi

乔雅是个技术岗的员工,一些奇怪的癖好让她开始在深夜直播。偶然出现的无等级账号给她刷了礼物,刷着刷着成了榜一。 要素:BG\强制\高H\单篇1.2w字一个设定XP,没有过多描写,纯吃肉

倦鸟(婚后 H)
倦鸟(婚后 H)
已完结 无罪国度

   *婚姻不光需要感情,还需要经营*    赵临烨是领导给阮青梅介绍的对象,人长的好,还是公职人员端的铁饭碗,不仅阮青梅自己满意,就连她父母都很满意,于是两人认识三个月就闪婚了。  但结婚六年,聚少离多,赵临烨经常出差,少则个把月,多的时候半年也不见人影。  她不知道他在外面都做些什幺,问就是他的工作需要保密性……    行,他的工作的需要保密性她能理解,但这样不清不楚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,她有些忍不无可,同时也很担心,他外面是不是有人了……      ***    晚饭时间,又出差两个月回来的赵临烨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屋门,却没见阮青梅如同往常一样挂着围裙从厨房跑出来。  他疑惑,喊了一嗓子,没人应,走进卧室,看到平日空空的梳妆台上堆满了护肤品,还有几支口红和两瓶香水……  赵临烨蹙眉在床沿坐下,摘掉眼镜盯着梳妆台上一张拉丁舞培训中心会员卡,危机感顿生。     *** 文物保护逆行者VS善解人意小娇妻 ***  *盗文狗,剽窃狗,死全家  *婚后小甜文,没有追妻火葬场,慢热,双处1v1,he,男主前期挺正经,后期被某人带坏了,可能会有粗口啥的,不喜慎入    *小肉文,无三观,逻辑死,介意慎入       *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  *日更两章,珍珠满百加更,定价:千字50书币  *另作者不谦虚,不接受写作指导,作者还玻璃心,遇到攻击性评论会删,还会骂人,真的会骂那种,慎……    推波已经完结旧文,点击书名至可直接传送: 《房客》退役拳手VS女学生(糙汉1v1)《色域》过气佣兵VS大哥情妇(硬汉1v1)《假惺惺》青梅竹马(双处1V1 强制爱)《他比夜更黑》破镜重圆(短篇,强制爱1v1)《燕桡》暗恋系小甜饼(sc 、短篇1v1H)《想抱你》茶艺大师VS真土豪(年上1v1H)《余花》身娇体软已婚小白花VS假借正义之名盗墓贼(糙汉1v1)《为所欲为》臭流氓vs小怂包(1v1)《一路向阳》外表高冷微M倾向女律师V被出轨物流公司小老板(熟男熟女1v1) 完结书已经上架引力圈,引力圈搜索:无罪国度       详见微博顶置:叫我小度

偏我来时又逢君
偏我来时又逢君
已完结 白染

孙瑶是一国公主,因朝中变故被母亲养到京城外,在荆州安了一处家。她很喜欢邻家的那个温柔哥哥,但是他不怎幺理外人,很少愿意和她说话。 孙瑶不信邪,天天都去找他,一有空就去,天长地久,磐石也有松动之日。在孙瑶开口的那一年,褚风答应她只爱她一人。 后来宫中兵变,孙瑶的兄长登基,她被大张旗鼓地接回了宫,是的,没错,她也抛弃了褚风。不告而别的前夜,孙瑶含着眼泪微微叹息:“褚哥哥,对不住了,此番一别,怕是再不能见了。”她垂头咬下一口妃子笑,美滋滋地坐轿启程,哪里有忏悔的模样?对,她就是玩腻了。 几年后,皇宫的科举云集天下的才子们,各个都有真本事,陛下最是赏识书香门第,近来及为偏爱某位新上任的小文官。听说小文官年纪轻轻、才华横溢、俊美无涛。 孙瑶自觉有些失了兄长的宠爱,非去乾坤殿一看到底是谁何德何能。结果进门就看见褚风笑意盈盈地看着她。 “微臣褚风,拜见公主殿下。” 孙瑶:喝呐!前夫哥你怎幺在这儿?!我跑! 她落荒而逃,却被褚风死死堵在角落里无处可去,只见他慢慢凑了过来,眼神快要把她看穿,缓缓道:“公主殿下是又想甩下微臣吗?” ps:更新不定/封面ai/内容原创